首页 > 动态 >

韭菜:农残超标20多倍仍合格?“毒韭菜”一夜转正,为啥还是好事

发布时间:2023-05-29 17:52:05 来源:为卿画眉说三农

韭菜的辛香气息是让很多老饕们着迷的美味,炒食、做馅儿、烧烤,都能让味蕾愉悦的跳跃起来。就栽培管理来说,韭菜也有番茄、黄瓜等这些果菜类蔬菜所难以比拟的优势,因为韭菜是可以一次栽培可连续多年多茬次收获的懒人菜,不过,韭菜的优点虽多,但是缺点也不少,比如说常见的菌核病、灰霉病等病害,就是韭菜安全生产道路上让人棘手的问题。


(资料图片)

为防治这些真菌性病害,生产上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打药,其中应用较多则以“老药”腐霉利较为典型,腐霉利有可湿性粉剂可用来喷施,在棚室环境下,腐霉利还有烟剂,用起来更为高效便捷。但是最近在韭菜上施用腐霉利的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,简单来说,就是农残标准直线提高25倍之多。

这意味着原本腐霉利残留检出量已经踩压红线的“毒韭菜”,在今天即便加量到20多倍仍是合格的,堪称“毒韭菜”一夜转正,这让不少人对韭菜的食用安全心生不安,但在为卿画眉说三农看来,大家不仅不必为此感到不安,反而应该拍手叫好,为什么这么说呢?接下来我们说说这里面的门道。

“草率”的旧标准

腐霉利出现在韭菜可用农药登记名录的时间是在30年前的1993年,而明确腐霉利在韭菜上的农残限量标准则是在18年前的2005年,当时确定的安全残留量红线是0.2g/kg,与今年5月11日修正后的残留限量标准5mg/kg相比,残留量标准线一下提升了25倍之多,差别之大,看起来确实有点太过“疯狂”。

不过,光看这个唬人的倍数并不客观,需要在了解18年前第一次确定残留限量标准产生的背景之后,才能对这个数据建立真实认知。

彼时,由于欧美等很多国家并没有食用韭菜的习惯,因此,在国际食品法典上,并没有腐霉利在韭菜上的残留限量标准数据可参考,而当初国内也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和数据积累,怎么办呢?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借用洋葱上的数据,这也就是最初确立0.2g/kg为韭菜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的背景。

旧标准让韭菜“太委屈”

随着生产和后来相关研究的深入,越发体现了当初这一做法的草率,直白来说,这一标准定的太高了,造成原本不会对健康造成的韭菜,在农残检测中,轻而易举的就会因为腐霉利超标而安全指标“踩红线”。比如2020年,在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样本中,与腐霉利相关的超标样本共有352批次,全部是源自韭菜。

试验研究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初标准确立的草率,研究数据表明即便是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残留量达到30mg/kg,在食用过程中仍旧是安全的,而这一数据足足高出最初标准线150倍,这样一对比,在0.2mg/kg的标准执行的这么多年里,着实让韭菜受了太多“委屈”。

而最新的5mg/kg的新标准又是如何产生的呢?这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的相关研究数据,另一方面是参考了同样对韭菜情有独钟的日本和韩国所执行的标准,他们将腐霉利在韭菜上的限量标准也定在了5mg/kg。

为啥应该拍手叫好

旧标准虽然让韭菜遭受了多年无妄之灾,但是从食品安全保障的角度来说,却让人心安,因为国标制定的标准是“宁高不低”或者是“就高不就低”,而且新标准距离食用安全的30mg/kg仍旧有很大的缓冲空间。

这里面体现的是相关部门的谨慎和负责精神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拍手叫好吗?

其实,腐霉利的农残标准的修订,只是我国在确定农药使用及残留标准上做法的一个缩影,即:为人民的安全健康负责。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者对水果、蔬菜为典型的农产品的健康安全指标要求越来越高,甚至出现焦虑情绪,但是实际上,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农药、只要按规范使用,产出的商品就不会“踩红线”

结语

农药的出现和品类功能的不断优化,是人类农业耕种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,对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功不可没,而且原本被广泛使用的久效磷等剧毒农药,已经或者即将被淘汰(2024年将有十余种剧毒农药退出历史舞台),而就腐霉利来说,本身也是被归类为低毒农药。

标签:

Copyright © 2015-2022 全球消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